瑶医学的治疗原则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覃金娥 发布时间:2015-08-27

一、祛因为要

祛因为要,就是在治疗疾病时,必须针对病名病类,寻找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然后运用药物或其他手段,祛除致病因素或致病物质,使邪去正安。其前提是审病求因,其目的是怯除病因。

任何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体征显示出来的。治疗疾病,应对病人的各种症状、体征进行分析和归纳,根据得病的病因,考虑人体的体质,确定疾病的病位,区别不同的病理特性,而后施治。症状、体征是瑶医辨病的基本指标和因素,瑶医在对这些具体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的同时,找出根本原因,确定病名,并用专方治疗。瑶医学认为症状为病之标,病因为病之本,二者为因果关系。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既不会有症无因,也不会有因无症,不过或明或晦,尤当详辨明察。病因和症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他们相互联系、互相依存,其表现形式往往很复杂。一种病因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产生多方面的症状,而一个病症又往往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因此临床时,对一些症情复杂者,应当详究病人的发病原因、起病经过及治疔情况。瑶医在临床实践中,极为重视病因的探求,注意了解病人所感知的一些可能致病的原因,若这些原因与病症能够明确,就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从而进行审因论治,提高疔效。瑶医学所认识的病因,包括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的致病原因,如痧、瘴、蛊、毒、风、痨、瘀、寒、热等等。

二、风亏打盈

瑶医盈亏等衡理论,揭示了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认为人体要保持健康的生理状态,机体内外环境的盈亏平衡是关键,不但要求机体自身各脏腑之间的相互平衡,亦要求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平衡。一旦这个平衡被破坏,机体的健康也就不可能得以保持。盈则满,满则溢,溢则病,如脑溢血、血山崩等症。同样,亏则虚,虚则损,损则病,如眩晕,贫血,哮喘等。根据这一理论,瑶医治病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药物及非药物疗法促使机体与周围环境及机体内部各脏腑之间恢复盈亏平衡状态。人生活在自然界中,机体与周围环境要保持相互的盈亏平衡,人才能少生病、增健康,如果这个平衡被打破了,人就会生病,所以治病不能忽视调节机体与周围环境的盈亏平衡。如秋季久旱无雨,易引起老年人呼吸道疾病,瑶医常用罗汉果炖猪肺等以湿润肺气来预防及治疗,多能收效。又如冬春天气久雨不晴,气候潮湿,常有“湿气重”的表现,即是湿盈,湿盈就会引起寒湿凝滞,寒湿凝滞常引起风湿病,故在岭南冬春季节风湿病为多发病,瑶医常用祛风除湿,活血散寒的疗风湿药物煎水熏洗或药浴,以消除机体内多余的寒湿之气,预防或治疗风湿病。再如洪水也是自然界中各因素之间盈亏不平衡所导致的结果,随之机体与自然界的盈亏平衡被打破,所以洪水过后常引起人群中疾病的发生。此外,瑶医注重调节机体与自然界的盈亏平衡还表现在冬补、夏消、春燥、秋润的饮食特点上,这样就能盈亏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治求专方

治求专方是在识别疾病的基础上,按照所辨疾病的不同而施以相应固定不变的主方进行诊治。瑶医治病着眼于疾病变化的基本规律,在治疗上注重寻找每个病的主方,即一疾病一主方,专病专方,使之更好地趋近疾病本质。

所谓病,通常是指人体机能或形态的异常变化或病理形态的诊断学概念。任何疾病都具有自身一定的发展规律及病情演变的大致轮廓,在治疗上有一定规律可循,即每个病都有每个病的基本病因、病机、变化规律、主要治疗方法及专门治疗药物。因此瑶医在治疗过程中强调首先要辨明疾病,即辨病,使用专方治疗,并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不轻易更方换药。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兼杂症,则在主方基础上灵活加减。治求专方是对瑶医医疗实践中客观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对瑶医临床治疗经验的升华。治求专方经过了长期医疔实践的检验,反映了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四、恶病不补

所谓“恶病”,指的是病情重、发展快、难治疗、预后不良的一类疾病。如各种恶性肿瘤和红斑狼疮就属于“恶病”范畴。这类疾病的潜伏期、初期或无症状期可无任何不适,或者是有临床症状亦不能引起重视,如咳嗽、胸痛、咽喉肿痛、腹痛、泻泄、关节疼痛等等。从症候性质方面多难以判断准确,而只有通过现代理化检查方法才能明确疾病的严重程度。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症候轻浅,一般医生多以普通对症药治疗。实践证明,普通对症方药在施治中往往效果不佳,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反而会逐渐加重,直至最后达到危殆不治。途至晚期,各种恶性临床表现接踵而至,病邪久恋不去,且曰渐识盛,消耗人体使之日衰,虽然内在邪气盛实,但外在症候表现却是一派虚弱之象。此时治疗,往往会因病人体质不堪攻击而多用补药,很少会使用大剂攻伐之品。然而正由于此,却多使正气未见其复,反使邪毒日盛一日以至于不可遏制。根据大量实际经验,大致可以证明,以补药治恶病者,极难收到理想的效果。恶病之所以为恶病,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毒重邪深,危害人体迅烈、且不易祛除。因此欲治恶病,必以猛药方可奏效。此点正合金元中医名家张从正的攻邪名论:“邪去则正安,邪未去补之足以资寇。”而恶病不论正气强弱均以毒邪深陷久恋为主,治疗自始至终亦应以袪毐除邪为重,且不可执迷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胜自能祛邪”之论,而滥施补药,贻误病情。

五、捉母擒子

瑶医的“捉母擒子”治疗原则,实际上就是抓主要矛盾、画龙点睛之法。由于疾病在发生、发展、转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主要病症与次要病症,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先抓主症。主症是指决定全局而占主异地位的症候。次要症状主要包括兼症、变症、夹杂症。兼症指附于主症的兼见之症。变症指医生误治之后,使原来的主症一变而成另一症状。夹杂症则可因人的体质不同,感邪虽一,但发病则异;或是先有宿疾,后感新病,则老病与新病,标病与本病,表病与里病交叉出现。由一种主病引起其他继发性疾病的相兼出现或并存时,因其症状复杂,表现形式多样,既有原发性疾病乂有继发性疾病,甚至有时继发性疾病的淀状表现比原发性疾病更典型、更突出、更严重。因此在临床上处理这种复杂情况时,瑶医就明确提出“捉母擒子”的治疗原则,即抓住主病(母)不放,治疗原发性疾病为主,兼顾继发性疾病(子)。主症是纲,治疗主症则纲举目张,附属于主症的兼症、变症、夹杂症等,也就自然而然迎刃而解。

例如,瑶医皮肤科中治疗“寻常疣”时、因“寻常疣”发展快、传染性强,“寻常疣”很多,这时,瑶医往往抓住皮肤上最早、最大的一颗“寻常疣”(即所谓的母),来重点治疗,在治愈“母疣”后,“子疣”往往随后消失。

分享到:

上一篇:瑶医学之解毒除蛊法   下一篇:瑶医“试”诊与民间验胎术的研究与批评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瑶医的“风打药物分类理论”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