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仙人柱传统建筑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佚名 发布时间:2014-11-15

鄂伦春族的游猎生活并不是在茫茫的大森林中漫无边际地游动,而是有固定的范围和一定的规律,一般在一条或几条河的流域范围内活动。冬季的住地比较固定,春、夏、秋季随着主要狩猎对象栖息地的不同而迁徙。因此,住宅对于鄂伦春人来说,就像一件皮衣或一个桦皮箱一样,是一件可以卷起来驮上马背就走的物件,而不是世代相传的祖业。在日常生活中,鄂伦春人以“乌力楞”为基本的生活单位,“乌力楞”的意思是“子孙们”,是一个父系的大家族。这既是他们的“村屯”,也是他们共同游猎的生产组织,是鄂伦春族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组织。“乌力楞”内的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随季节的变化和狩猎的需要不断地迁徙,选择新的猎场。随着人口的增加,从原来的“乌力楞”中分离出新的“乌力楞”。

鄂伦春人总是要选择一处背风朝阳、地势平缓、较为空旷的山坡作为“乌力楞”的宿营地。宿营地背山面水,前面不远处是潺潺的小溪,满足了生活用水的需要,后面背靠崇山密林,出去打一只狍子就像到自家羊圈里拿只羊回来一样简单容易。一个“乌力楞”一般有三至五个“仙人柱”。“仙人柱”是鄂伦春人传统的住所,也是鄂伦春单个小家庭的代名词。在宿营地,“仙人柱”要一字排开,既不能前后排列,也不能排成弧形,因为每个“仙人柱”后面的小树是供奉神灵的地方,这里对外人是禁地。每家“仙人柱”前用树干搭起晒架,铺上柳条,晾晒肉干、野菜和捕来的鱼。各家“仙人柱”之间没有隔界,但一家“仙人柱”前后的空地,其他人是不去占用的。屋里以辈分和长幼来分坐席和起居处。

鄂伦春人的“仙人柱”为圆锥形。搭建“仙人柱”既不用钉,也不用绳,而是利用木杆本身的枝杈之间的交叉起稳固作用。“仙人柱”的主干是两根粗壮结实的树干,搭成“人”字形的支架。然后把6根稍微细些的木杆与主干的枝杈相互咬合并用柳条在圆锥顶加固,上面再搭上20来根桦木杆,就形成了“仙人柱”的主体框架。

分享到:

上一篇:布依族圆堡粮仓建造技艺   下一篇:羌族建筑文化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居住建筑
民居建筑:堂屋和土楼
民居建筑:北方窑洞和古城民居
明代建筑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