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的乐器铜鼓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连翘 发布时间:2011-11-18

贵州的畲族主要居住在黔东南州的麻江、凯里和黔南州的福泉、都匀、贵定等市县,以麻江县最为集中,分布于县境内杏山镇的六堡村、营山村、中山村、仙鹤、坝寨、偿班、仰鼓和宣威镇的岩莺村、黄莺村等地。

畲族的民间文化中,最有特色的是畲族的粑槽舞。粑槽舞畲族语称之为“嘞杠”,它是畲族独有的一种丧葬舞蹈,集祭祀、娱乐为一体,有一套固定的节拍和跳法。舞蹈时,将粑槽反扣在地,用木棒冲击粑槽底部,发出铿锵有力的节奏。由于跳粑槽舞是一项高强度的剧烈运动,所以仅限于男性参加。

粑槽舞主要以木鼓和铜鼓作为伴奏乐器,一般是在木鼓的引领和指挥下进行,铜鼓只作协奏。木鼓与铜鼓各有一套固定的鼓点,大多是以口传的方式代代相传。

据宣威镇岩莺村的吴光台老人介绍,整个畲族居住的区域,目前只有岩莺村保存有一公一母两面铜鼓,均属于集体共有,指定专人进行保管。畲族人使用铜鼓,除丧葬仪式使用外,春节期间也要拿出来敲击,以烘托节日欢庆的气氛。春节敲击铜鼓的鼓点与老人去世时使用的鼓点不一样,春节敲击的鼓点如今已经失传,只保存了老人去世时所敲击的鼓点。

铜鼓在畲族语里称为“雅钩”。击打铜鼓时,一般分为12节,它与一年十二个月有着密切的联系,1节代表一个月,每节鼓点节奏与表达内容基本一样,只有个别章节有细微的变化。其鼓点口诀为“可利可勒留立留立,可利和哟,和哟,和哟可,留立可利可,留立可,留立留立可利可……”。据调查,现今村寨里有4-5人还会敲击木鼓和铜鼓,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虽然也有30多岁的年轻人学习击鼓,但他们基本上是以娱乐为主,加之外来经济文化的冲击,也缺乏对本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动力和意识。

分享到:

上一篇:畲族的祭祀舞   下一篇:畲族的编织工艺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畲族的生产劳动舞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