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的历史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连翘 发布时间:2011-11-16

对于纳西族,历史上于汉、晋时期方有零星记载。汉、晋时期的“摩沙夷”(“摩沙”为养牦牛的种族之意),南北朝以后称之为“磨西”。《蛮书》卷四:“磨西蛮,------铁桥(金丽江玉龙县北部的塔城附近)上下及大婆、小婆、三探览(均在丽江境内)、昆池(今四川盐源)等川,皆其所居之地也。”这一带地方即汉、唐时期“摩沙夷”的分布区域。但南北朝以后,“摩沙夷”的一部分(禾部落)自北向南发展,在今大理州宾川县宾居街建立了越析诏(又称磨西诏),是南诏统一洱海地区的“六诏”之一。“磨西”即“纳西”。《新唐书-南蛮传下》说,黎、邛二州(在今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南有杂东蛮、锅锉蛮,西有磨西蛮,与南诏、越析相姻娅。”从公元734年(唐开元二十二年)至737年(唐开元二十五年)间,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唐朝调动姚州(今姚安)都督府的力量,先后派御史严正海、王承训帮助南诏王皮罗阁“合六诏为一”统一洱海地区,磨西族人建立的越析诏被攻破。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南诏攻破土蕃神川都督府之地(今丽江地区)和昆明城(今盐源),磨西族的分布区域便全部从藏族统辖转而纳入南诏的统辖范围之内。南诏于铁桥(今丽江塔城)设铁桥节度、于昆明城置香城郡,对磨西族的各部落进行统治。大理国时期,丽江地区由善巨郡(今丽江永胜)管辖。公元1253年九月,忽必烈率领的蒙古兵到达丽江东部的金沙江畔,大理国宰相高泰祥守金沙江西岸,“太弟(忽必烈)令革囊以济。”(《滇云历年传》卷五)。这就是著名的“元跨革囊”的历史典故。蒙古兵打败高泰祥守军之后,“入白蛮打郭寨,摩莎蛮(纳西族)主(麦良)率先降附。”(《滇云历年传》卷五)。蒙古兵进入大理国之时,通安州(金丽江大研镇)到巨津州(今丽江巨甸镇)间的末些族大酋长阿良(麦良)首先投降,帮助蒙古兵平定云南有功,被授予世袭土官的职位,但阿良和他的子孙们,都不曾把分散在各地的末些部落统一起来,依旧处于“酋寨星列,互不统摄”的局面,部落与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械斗。明朝时期称纳西为“么些”。元末明初,通安州(今丽江中部)的么些贵族势力迅速发展起来,兼并了附近的各部落,并开始向外扩张。光绪《续云南通志稿》卷七十一载:“万历间,丽江土知府木氏渐强,日率么些兵攻吐蕃,吐蕃建碉楼数百以御,维西之六村、剌普、其宗皆要害,拒守尤固。木氏以巨木作碓曳以击碉,碉悉崩,遂取个要地,------自奔子栏以北皆降。于是,自维西及中甸、巴塘、里塘,木氏皆有之。”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明朝中央授么些贵族代表木得为丽江府土知府,世袭。(自此至“改土归流”前是纳西族历史上的强盛时期)。明朝时期,为有利于封建中央的集权统治,所以凡是在条件成熟或有可能的地方,尽量进行了改土归流。当改土归流的浪潮正在靠内地区向纵深发展的时候,明王朝的统治已经开始衰落,还来不及改土归流的地方,便留给后来的清朝去继续完成。光绪《续云南通志稿》卷九十七:“丽江府土通判。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丽江军民府改设流官,裁土知府设土通判。”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地区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杜文秀在蒙化(今巍山)发动回民起义,攻占大理。时驻大理守城营都司的丽江白沙人和鉴(武举人)被杀。鹤丽镇部下千总张正泰借机挑拨回族纳西族之间的矛盾,并残酷屠杀金山、文智、拉市一带无辜回民700余人,在鹤(庆)、丽(江)、剑(川)、中(甸)、淮(西)一带往来打杀。1859年,张正泰在鹤庆死于内讧。1860年,杜文秀军攻占鹤、剑、丽、永等地。时驻淮西澜沧江边防守备的和耀增(和鉴之子),为报父仇与淮西叶枝王护兵头目杨玉科结为拜把兄弟。杀死和的上司淮西协镇守头领(回族人),广募乡勇,拉起队伍投靠清政府同回民起义军作拉锯式的战争。战乱中的丽江古城几易其主,成为一片废墟,邻近乡村满目疮夷。1872年,回民起义失败。据《丽江府志》记载:“丽邑子弟毁于王事者统计六千数百人,百姓死者十之二三。”这就是丽江历史上惨痛的“乱世十八年”。1936年4月,红二方面军从鹤庆到达金山东元桥和玉龙锁脉“接官亭”,受到手持彩旗的100多纳西族白族群众欢迎,丽江群众帮助红二方面军从石鼓到巨甸62公里的地段上,分别在木瓜房、木取独、格子、士可和余化五个渡口,经过4天3夜抢渡,红军1.8万人马从容度过金沙江北上。1949年6月28日,丽江和平解放。

分享到:

上一篇:纳西族历史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纳西族的族称族源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