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名人朱海山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姗 发布时间:2013-11-29

朱海山较早地觉察到青海文化教育事业,在马麒军阀割据的统治下极端落后。广大的土族群众不愿意让子女上学或当干部,即使有钱人家也是如此。而朱海山鼓励、帮助各族青年赴外地求学,并竭力在民和官亭一带开办小学。?

1927年,鼓励西宁筹边学校的一部分中学毕业生到外地升造。他以九世班禅的名义,保送入山西法政专科学校的有:互助的林达泉,湟源的韩宝善、朱庆等。送入山西航空学校的有大通的赵有德。送入北平无线电学校的有沈焕章。考入北平师范的有窦佩玉。这些人入学后,在生活上还受到他的资助。1930年春,青海籍的中学毕业生30余人去南京升学,因程度等原因遇到挫折,长期居住南京,生活上遭到很大困难。由朱海山要求蒙藏委员会给予接待,并动员他们联合康、绥、热、察等处去南京升学的青年共50多人,直接请求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马福祥、戴传贤等,解决升学问题。朱海山为之四处奔走。同年10月经蒋介石批准,在中央政治学校中附设了蒙藏班。并将青海青年给以补习一年的条件。1932年又分为农牧和教育行政两个组,学习两年,给予大专文凭。教育行政组的青海学生有杨宇民、郭统文、解永岭、魏国祯等。农牧组的有马生芝、张元彬、朱庆、穆建业等。1933年仍由朱海山提议,在班禅、戴传贤等人的大力支持下,蒙藏班扩大为蒙藏学校。设有专科及初、高中班。假南京和平门外原陶行知先生的晓庄师范校址开课。并在他的倡议下,在青海、绥远、西康等地招生。以后就每年成为惯例了。?

1993年,蒙藏学校酝酿成立之际,朱海山也在多年离别家乡之后第一次回家省亲。同时在各地访求贫苦儿童,招收了各民族的适龄儿童40多名送往南京,在班禅驻南京办事处附设的补习学校就读。这批学生有都兰县的蒙族古多尔吉、加羊二人;循化县汉族詹乐庆、汪永润等;乐都县的藏族才郎、隆本、一旦吉、周本、慈旺等15人;民和县有回族汪沛、魁殿选,土族朱万成、秦学良、朱文奎、鲍登华、王三丹及汉族若干人。?

原先,官亭地区只有有名无实的村塾3处。时开时关,且无固定校址。学生就读十分困难。朱海山有见于此,1934年他第二次回家,趁官亭逢集之日,在关帝庙向群众宣传办学之利。他说:“要想地方文明富裕,必须开创文化教育。一个人想在经济上翻身,首先要在文化上翻身。”号召地方人士出钱出力,集资办学。在他的倡议下,及时成立了学校修建委员会,选出张廷仕、吕崇德(均清廪生)、吕文德、鲍守昌等为委员。并以个人私谊,央请民和县长马腾云,派五区壮丁1000余人,参加学校修建。以3个多月时间建成教室3座,教师宿舍20多间,成立起民和县官亭小学校,以张廷仕为校长,学生达128名。开设全部规定的小学课程外,加授藏文及古文选。从未见过新制学校的村民,称之为洋学堂。在学校修建中,不但亲自筹划,还参加各种劳动,常同学生一起去鲍家沙窝背运石头。?

1936年,他又捐资银币1000多元,动员官亭附近的各乡集资修建了6处初级小学,即中川初校、美田初校、镇边初校、虎狼城初校、赵木川初校。在他的倡议下,不久又创办了官亭女子小学。当时民风闭塞,号召女童入学阻障颇多。在他殚精竭力,不断动员下,在建校之初,终于有30多名学生入学。这些学生中的吕玉英、侯香兰、侯永翠、吕玉香等,在解放后成为骨干女教师,对地方教育事业做出过贡献。?

1937年夏,在他的奔走下,官亭学校改名为中央政治学校西宁分校直属官亭中心小学校,6个初级小学系隶附中心小学。自此师资优越,经费充裕,学生增至5000多人。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了正规文化教育。

土族代文明的启蒙者?

1936年,朱海山又以捐募的办法,创建官亭图书馆。以两个半月时间竣工。秋季,他又分别从南京、北京等地,不断寄回报刊。购置碑帖、佛教典籍等,并陆续购置了《四部备要》、《二十四史》、《万有文库》、《青年文库》等,对启迪青海民智起了积极作用。?

1938年,在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日之前夕,他又动员全校师生演“文明戏”(即方言话剧)。并亲自作导演。内容有提倡男女平等、不识字的害处、赌博的下场、吸鸦片的危害等。虽然内容简单浮浅,而且在青海西宁一带话剧早已流行,但在民和,确是开风气之先,同时也起了教育人民的作用。

移风易俗造福乡里

1936年秋,朱海山针对官亭地区妇女均裹小脚的传统陋习。在官亭小学召集全校师生,

号召在官亭开展一次禁止缠足的运动。他说:“北京、上海、南京的郊区,农民男女都穿一样的鞋,干同样的活。我们三川地区还保留封建制度下的妇女缠足旧习。男的抽大烟,女的缠小脚。这样,再过一千年也文明不了!今天我们要组成宣传队,到各乡宣传缠足的害处,放脚对个人,对社会都有利无害。这个坏习惯非铲除不可”全校编成8个宣传组,组员手执三角彩旗,上写“缠足是封建社会产物”、“不缠足是文明”、“缠足是妇女一生的痛苦”等口号。通过宣传动员,有的青年妇女放了脚。同时也有不少尚未缠足的少年女子不再缠脚了。?1937年,在修建官亭图书馆之际,他还以个人威望展开了一场严厉的禁吸鸦片活动。在动员、劝诫的同时,与地方头目人等协商,成立了戒烟训练班。在吕家河滩搭起了6顶帐房,集中了吸毒者,昼夜不让回家,并让其进行半日劳动。这批烟民中,除有吸毒百姓外,也包括地方一些头面人物。如绅缙辛成文(任过区长)、李守户(人称李老爷)、朱进奎(人称尕乡长)等。连自己的亲哥朱松柏禄,也被叫来受训3个月才放回。官亭富有声望的吕崇德(人称吕贡爷)的烟具,被他亲自索取后砸毁。当时由张廷仕拟定,贴在烟民帐篷上的一付对联,至今还被老年人传诵。其词云:?

一竿竹枪,杀害英雄豪杰不见血半点灯火,烧尽田地房屋并无灰。

此后,大部份烟民禁绝恶习,成为健康的人。

分享到:

上一篇:土族名人李英   下一篇:土族现代名人李积敏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杨海春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